《輪候了114個月公屋廢青》 網上潮文瘋傳
發布時間: 2015/02/08 19:41
最後更新: 2015/05/12 12:00
網絡潮文又見新作!《我是個輪了114個月公屋的廢青》,講述一名年青人輪候了114個月公屋的心路歷程,引發不少網民共鳴。網民「Patrick's Digest」於facebook發表文章,附上的房署信件可見,他於21歲便申請公屋。
房委會自2月1日起修訂非長者單身人士的配額計分制,45歲以上的申請者可一次性獲加60分,輪候者年齡加分則由每年3分加至9分。單身人士輪候者已陸續收到房委會發出的信函。
經計算後,他未夠資格加分,換言之,相比起已加分旳45歲以上單身,他越排越後。
114個月等如九年半,由21歲開始,幾乎用了十年時間去等一間公屋,會是什麼心情?
大概可以讓一個懞懂少年長大成人;可以讓一家小公司發展為跨國上市企業;可以在一片荒蕪由零開始移山填海建一個新機場、兩條港珠澳大橋或者三條高鐵;可以讓麥理浩完成一個城市十年的房屋規劃;可以讓一個亞洲國際都會墮落為一個大陸三線城市。或者最少,可以建成一批又一批公屋讓申請者入住吧,我以為。
輪候期114個月內,他每隔數個月便收到「特快公屋」編配信件,但每次填完,結果都是:「下回請早」:
房署倒沒有遺漏了我的申請。每隔數月半年,便會寄一封信來邀請我參加一個「特快公屋編配計劃」,撥出一些偏遠或不受歡迎單位讓我們揀選。
每次我都會回信揀選,只求儘快上樓,取得綠表資格,這樣我才可以買綠表居屋,開始細屋搬大屋的香港人循環。
可是每次回信之後,到開始揀樓的階段,房署總會再寄信給我,告訴我排在我前面的申請者把所有單位都要了,下回請早。
我不知道到底每次特快公屋編配計劃提供的單位有多少,亦不知道排在我前面的申請者有多少,只知道永遠輪不到我。但我每次還是傻傻的貼上$1.4/$1.7的郵票,傻傻的回信。
等了5、6年,曾經給房署去信稱家庭關係緊張,再不獲分配公屋,可能會與同住的家人發生血案,結果如何?
房署的人打電話來: 「我地收到你個e-mail,你嘅分數…..大概再等多十年左右啦! 嗱,我地而家口頭答咗你,咁我地唔會覆e-mail俾你架啦。」做過政府的人當然明白大家都很討厭black and white,最好所有嘢都口買口賠。
那通電話不會長於3分鐘,他最後連轉介或建議我找社會福利署或者警察都嫌費事。我不知道房署每日要處理多少個這樣的個案,也許當中有些最後真的以血案收場。
等了接近十年,為何仍然堅持輪候公屋?
即使我現正與父母同住,我認為我需要私人居住空間,我需要有自己間屋才能娶老婆,而我是買不起居屋和私人樓的。但另一方面我的薪金又好像超過了單人公屋入息上限,那麼我一直癡癡的等,到底在等甚麼?
香港經濟可以下滑,但樓價不會下滑,所有手頭有少少錢的人都在等一個機會,等一個貌似沙士、貌似暴動的機會,只要樓價跌少少就會有千千萬萬人接貨,情況就似一個腳趾淌血的人把腳放進滿佈食人魚的湖內,哪怕那傢伙其實有香港腳,也會有大把食人魚搶著與他接吻。
新公屋為什麼永遠不屬我?
這114個月裡,我看著不少舊式公屋邨拆卸重建: 牛下、何文田、蘇屋;也有不少新區新邨建成: 柴灣、啟晴、德朗。啟晴不止入了伙,連槍戰案都發生過、死過人了,新建單位馬上又成了不受歡迎單位(我倒不介意馬上入住)。
可是這些新公屋,進去的永遠不是舊邨的街坊,而是被一些籍貫和省份根本跟這個城市毫無關係、不知從哪裡冒出頭來的新移民佔據。
已等了114個月,還要等下去嗎?
114個月,足以養大一個呱呱孩童、讀兩個博士學位、讓人幹一番事業、研究一項有益於世的科技;亦足以將一個人的青春、希望和生命消磨殆盡,令他放棄對未來的宏願、對結婚的憧憬、對養育下一代的美好想像,甚至對這個城市、這個國家的幻想。
你說香港人為了這幾百呎的空間勞碌一生,如癡如狂,得者其實是負債,未得者又如半死不活。是啊,因為這本應是一個人的基本需要,地球上沒有任何一處地方,比香港的地產生態更加扭曲,催生出如此扭曲的香港人。
房署有個「三年上樓承諾」,在我眼中當然是笑話,跟這個政府本身一樣。
可是其實我笑不出來,我的眼裡沒有淚水,只有怒火,心胸中一腔怨憤。如果這種怒火可以實體化,就是在上水燒了一排水貨的汽油彈、就是在街上見到大陸人就想一拳打過去的右勾拳、就是見到警犬就想搶槍轟爆其太陽穴的點三八、就是每次在電視見到梁振英和特區全體官員就想按下去的核彈發射掣……..
潮文在網上引起不少迴響,有人同情、有人怒斥,亦有人勸如此長期輪公屋,不如努力賺錢更實際。
有問你申唔申請特快算唔錯啦!
114個月的等待,很是無奈;我們廢青們剩下的除了忍耐,就只有悲哀。
快d轉工,諗辦法搵多o的錢實際d。忠忠直直,終需乞食呀
至少你响名單上面,我就已經太遲喇